教师风采
教师风采
作者: 日期:2020-02-14浏览:次
2008.09-2012.06 华中师范大学政法学院国际政治专业本科生,获法学学士学位;
2012.09-2014.06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国际政治专业硕士研究生,获法学硕士学位;
2014.09-2018.06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国际关系专业博士研究生,获法学博士学位;
(其中2016.09-2017.09 受国家留学基金委委派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政治系跟随罗伯特·杰维斯教授进行联合培养学习)
2018.08-2022.08,国际关系学院国际政治系讲师(其中2018.05-2019.08 国际关系学院科研管理处挂职锻炼);
2022.09起,国际关系学院国家安全学院国际政治系副教授;
2023.09起,国际关系学院国家安全学院国际政治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2021.10起,国际关系学院“一带一路”安全部级研究基地副主任
国际政治、国际关系、国家安全
1.《大国为什么热衷于办奥运会?》,《国际政治科学》(CSSCI核心)2024年第4期;
2.《国际威望研究的发展及其未来》,《中国社会科学报》2023年4月13日,第5版,《新华文摘》2023年第12期全文转载;
3.《伯罗奔尼撒战争与斯巴达和雅典战略规划中的时间缺失》,《世界政治研究》(AMI核心)2023年第1期;
4.《新冠疫情期间的大国中亚外交(2020-2021)》,《中国周边外交研究》(AMI收录)2022年第1期;
5.《雅典与斯巴达:谁是霸权国?》,《世界政治研究》2021年第4期;
6.《疫情下的京沪国际友好城市外交》,《公共外交季刊》2021年第2期;
7.《“修昔底德陷阱”的国内政治逻辑》,《世界经济与政治》(CSSCI核心)2020年第12期,人大复印资料《国际政治》2021年第4期全文转载,入选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自主知识体系数字创新平台”哲学社会科学主文献;
8.《特朗普政府中东政策的特点》,《战略决策研究》2020年第5期,收录于罗英杰、曹玮主编:《国际安全秩序治理:发展与前景》,时事出版社2023年版;
9.《2020年阿富汗安全形势分析》,《国际研究参考》2020年第8期;
10.译文《改良主义而非全球主义:中国全球角色的浮现》,《世界政治研究》2019年第1期;
11.《“特朗普冲击”与2016年美国大选:基于民调的回溯性分析》,《国际政治科学》(CSSCI核心)2018年第3期,人大复印资料《国际政治》2019年第2期全文转载;收录于王逸舟等主编:《国际关系理论:前沿问题和新的路径》,上海人民出版社2018年版;
12.《国际关系中的国际法:一种基于国际制度理论的法理构建》,《外交评论》(CSSCI核心)2017年第1期;
13.《国际法向何处去?——国际法发达的六个法理进路》,《国际论坛》(CSSCI核心)2017年第1期;
14.《冷战后的人道主义干预:安全研究的视角》,《国际观察》(CSSCI核心)2016年第5期;
15.《以深化地区国别研究推动中国国际关系学科的发展》,《教学与研究》(CSSCI核心)2016年第7期,人大复印资料《国际政治》2016年第10期全文转载;
16.“The U.S.-China ‘Thucydides Trap’: A View from Beijing”, The National Interest, July 10th 2016, ;
17.《权力转移与预防性合作》,《世界经济与政治》(CSSCI核心)2015年第2期,人大复印资料《政治学文摘》2015年第3期转载;
18.《没有地区主义的东亚合作》,《当代亚太》(CSSCI核心)2014年第2期,人大复印资料《国际政治》2014年第9期全文转载;
19.《中国公共外交之理论与实践刍议》,《外交评论》(CSSCI核心)2013年第4期,人大复印资料《中国外交》2013年第9期全文转载;收录于赵世人编著:《企业公共外交指南》,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4年版;
20.《公共外交的跨国公司载体:热话题与冷思考》,《公共外交季刊》2013年夏季号,总第14期;收录于赵世人编著:《企业公共外交指南》,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4年版;
21.《公共外交的跨国公司载体及其开发利用》,《江汉论坛》(CSSCI核心)2011年第9期。
1.专著《“修昔底德陷阱:历史与理论》,世界知识出版社2022年(获2024年首届历史政治学研究青年奖);
2.译著《威慑》,上海人民出版社2022年;
3.教材《国家安全教育(高中篇)》,澳门启元出版社2024年;
4.教材《国家安全教育(中四-中六)》,香港三联书店2024年;
5.学科手册《国际政治学学科地图(第二版)》(第二十七、二十八、二十九章),北京大学出版社2021年;
6.学科手册《国际政治学学科地图》(第二十四、二十五章),北京大学出版社2016年;
7.蓝皮书《北京国际交往中心发展报告(2021)》(第九章),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1年;
8.《赢取中国心:外国对华公共外交案例研究》(第十四章),新华出版社2013年版。
1.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美国欧亚大陆战略调整与共建‘一带一路’面临的地缘风险挑战研究”(20CGJ038),免于鉴定;
2.主持2021年北京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创新项目“‘中东地区国际关系’课程配套教材建设”(202110042004),在研;
3.主持完成2024年度国际关系学院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大型海外基建项目与海外利益保护典型案例研究”(3262024T15);
4.主持完成2021年度国际关系学院国家安全高精尖学科建设科研专项“伯罗奔尼撒战争与大国竞争的古典教益”(2021GA03);
5.主持完成2019年度国际关系学院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管控‘修昔底德动态’:新时代中美新型关系的构建研究”(3262019T31)。
此外,参与在研国社科重大项目2个,教育部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1个。
国际关系理论、国际安全与战略、中美关系
本科生课程:
国际政治经济学(专必)
国际关系史(公必)
中东地区的国际关系(专选,2022年北京市优质本科课件)
中东问题概况(公选,2022年北京市优质本科课件)
国际热点问题十五讲(公选,2024北京市优质本科课程)
国际政治心理学(专选)
另参与国际政治学概论(专必)、对外政策分析(专选)两门课程教学
研究生课程:
国际政治学概论(专必)
战争、战略与文化(专选)